雲林飛雀餐桌

年輕的火焰在燃燒,看見創意與志氣

我是沒有預料到會走進這樣的盛會的。西螺御鼎興醬油主辦每月一次的飛雀餐桌,和美濃共食不同,美濃共食以在地青年為主,主在凝聚情感與交流,飛雀餐桌卻極具開放性與分享力。

西螺御鼎興醬油主辦每月一次的飛雀餐桌,和美濃共食不同,美濃共食以在地青年為主,主在凝聚情感與交流,飛雀餐桌卻極具開放性與分享力。

這餐桌採對外報名制,不只有我們特意從外地開車前來參與,還有遠自屏東潮州來的朋友。我訝異於這餐會位於雲林西螺不起眼的田間角落,更訝異真的有這麼多人報名,不辭千里,只為前來這場盛會。

一場飛雀餐桌驚醒了我對醬油所知的貧乏,看見的,除了醬油深遂的技藝與文化,還有年輕人的創意與志氣。

宜澂和宜哲兩兄弟每次都會為餐會訂主題,邀約在地不同的店家提供菜色並加以介紹,這些店家,多為年輕一輩返鄉或於雲林創業的小店。每次邀請的名單依主題而定。比如這次,餐桌主題是:流金歲月。主軸則為加工品。供應的料理盡數與醬油相關,不管是蛋糕、甜點、米糰子或沙拉……讓人刮目相看。

至此我終於明白飛雀餐桌的目的,以自家醬油為名,去嘗試或挑戰各種不同的料理,召集各地感興趣的民眾來吃,藉此串聯小農、加工業者與小店,揮灑出美感與美味,也散播友善土地的關懷。

一走進去,餐桌上金燦燦一片花海……這、這張桌子也太奢華了吧?!飛雀餐桌結合花藝,他們說:「流金歲月,黃色是喜悅,金色是祝福,向過去道別,祝福未來。」想不到花藝師是一個年輕害羞的男生,他在我們用餐之時分享此次花藝創作的想法,我訝異於一群年輕男子可以開創出這樣的風景。


這裡不是餐廳,自家小店舖一張長桌,民眾靠牆而坐。
用餐時刻沒有冷場,因為一個個在地小店老闆輪番上場閒聊自家商品與理念,為什麼回來、或為什麼選雲林落腳?唯果粒老闆不服氣人家說雲林什麼都沒有,他就是要用水果做冰棒和軟糖,讓人們品嘗雲林農產的富饒!遠從屏東潮州來的金弘麻油花生行也分享自家花生醬的製程,是如何多工繁複,卻絕不後悔。

其實那些堅持和理念,聽多了就忘,但年輕一輩,屬於我們這世代閃閃發光的眼睛,傳承與翻轉、延續與再生,卻是那麼鼓舞人心。

這個小小的聚會,讓我看見台灣西部的驕傲。

這是過去長年在花東的漂流,未曾體會的。搬回西部後,我對高雄的空氣失望,每每回小飽老家彰化,更對中西部的工廠黑煙和汙濁的溪水難過。我不敢說,我沒有說,有時,我對彰化和雲嘉一帶會有絕望感。好山好水在哪裡?灰濛濛的景致讓我感覺不到未來。

御鼎興後院的日曝醬缸
飛雀餐桌告訴我美在哪裡。

美在人,美在年輕世代知道如何深化、更新台灣傳統文化的軟實力,傳遞以及分享。當你以為年輕人皆離鄉追尋自我,鄉下只剩老人小孩與流浪狗,還真的有人,會回鄉繼承家業、或下鄉創業──在地米食加工的阿財湯圓、做天然冰棒與軟糖的唯果粒、無菜單料理的阿義廚房、以及堅持手工拌炒的陳老爹腰果,餐點的精緻與用心吃得出來,他們都是玩真的!

重點看似是餐點,但其實是人。任隨人的交集碰撞火花,翻出生命的精采。比如說某次的飛雀餐桌,莫名孕生出御鼎興的「柳丁醬油」;比如說這次的飛雀餐桌,我們結識了屏東潮州的金弘麻油花生行,說好下回去拜訪;又有高雄的小春日和,決定引御鼎興醬油至杉林店內,兩兄弟也說,有機會要去嘗嘗該店無菜單料理。

結束飛雀餐桌,回程在高速高路上我看著灰濛濛的天空,對台灣中西部生出信心,和既往一望西部風景就黯然的自己說掰掰。我們需要的只是對原生土地的信心與榮耀感,對內認同、找到文化價值,能聚在一起吃飯,真是太好了。

Shopping Cart